当前位置:
首页 > 名家專欄 > ***譚冰《治曆者言》 > 譚冰:陰曆大小月之謎

会员登录

captcha

>>注册新会员
>>您忘记密码了吗?

浏览历史

譚冰:陰曆大小月之謎

譚冰 / 2013-11-16

 五千年來,中國以農立國,訂定曆法是國家大事。以往藩邦為表示效忠中國,必須遵用中國所頒佈的曆法和年號,是為「奉正朔」。但自民國以來,中國由封建走向現代,曆法便和政治脫鈎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便擔起以往欽天監的角色,負責編訂萬年曆。由於萬年曆已失去昔日「正朔」的意義,坊間便流傳不同版本的萬年曆,術者須仔細分辨。

且舉一例:陽曆1978年9月2日,是陰曆戊午年何月何日?

比對坊間的萬年曆,有說是戊午年七月三十日,有說是戊午年八月一日。而且由於日子順排的關係,陽曆1978年9月3日,亦有陰曆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之別,如是整個陰曆八月都有分歧。這個看似平常不過的陰陽曆轉換,引出了一個深層的學理問題。

尤有甚者,紫微斗數依陰曆年、月、日、時安星。陰曆月、日不確定,則無從起盤論命。故此問題更值得我們深究。

這個問題,可用另一形式表示:究竟1978戊午年,是「七月小、八月大」,還是「七月大、八月小」?陰曆大小月的安排,原來由南北朝至唐代亦曾有過一些爭論,在此不妨細述。

中國唐代以前的曆法,以二次「日月合朔」(即在地球看見新月)的平均日數29.53日為一月,是為「朔望月」 (Synodic month)。由於29.53日不是整數,因此陰曆有了大月和小月之分,大月三十日,小月廿九日。由先秦至唐代,曆法均是大小月輪流交替,只有某些時候有兩個大月連續出現。此種曆法,是為「平朔」。

但由於月球以橢圓軌道繞地球公轉,因此月球公轉速度就有快慢之別,29.53日只是朔望月的平均值。採用「平朔」的曆法,大小月相間,誠然比較簡單,但日月合朔(新月)就未必發生在初一,可能是在上月末日,或是在本月初二。南北朝時期劉宋何承天,首先主張以實際「日月合朔」之日為初一。此種曆法,是為「定朔」。採用「定朔」的曆法,初一必定是「日月合朔」之日,但由於月球公轉速度不均,故有連續數個大月或連續數個小月的情況。「定朔」一法,起初面對不少阻力,直到唐代,中國曆法才開始棄「平朔」而用「定朔」。

因此,要回答1978戊午年是「七月小、八月大」還是「七月大、八月小」,我們便需找出當年日月合朔的精確時刻。以下日月合朔時間,錄自《一百六十年曆表.附日月食典》一書,劉寶琳、劉婷婷編,科學出版社出版:

日月合朔時間

陰曆月日

1978年2月7日22時54分 戊午年正月初一
1978年3月9日10時36分 戊午年二月初一
1978年4月7日23時15分 戊午年三月初一
1978年5月7日12時47分 戊午年四月初一
1978年6月6日03時01分 戊午年五月初一
1978年7月5日17時50分 戊午年六月初一
1978年8月4日09時01分 戊午年七月初一
1978年9月3日00時09分 戊午年八月初一
1978年10月2日14時41分 戊午年九月初一
1978年11月1日04時06分 戊午年十月初一
1978年11月30日16時19分 戊午年十一月初一
1978年12月30日03時36分 戊午年十二月初一

據《一百六十年曆表》序言,該書使用的是現代中國標準時間,即格林威治東八區(東經120度)時間。北京位於東經116度23分,因此北京地方平均時間(Local mean time)比中國標準時間早14分鐘,如下表:

東八區時間、中國標準時間 東經120度 00時00分
北京地方平均時間 東經116度23分 23時46分
東七區時間 東經105度 23時00分

萬年曆之分歧,實由時差而來。若編曆者採用現代中國標準時間,日月合朔發生在1978年9月3日00時09分,故陽曆9月3日是陰曆八月初一,亦即七月大、八月小;但若採用北京地方平均時間,日月合朔發生在1978年9月2日23時55分,故陽曆9月2日是陰曆八月初一,亦即七月小、八月大。

原文發表於《風水天地》卷176(2007年5月)原文鏈接

用户评论
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
网友名称: 匿名用户
电子信箱:
评价等级: 1 2 3 4 5
验 证 码:
captcha
评论内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