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十數年來,尤其是近年來,說「易」之風頗為興烈;這是社會教育普及的成果,也是知識水準提高的表現:因為,能談易者,顯示人們已能瞭解易經涵意的深奧、廣博,以及實用的價值。
事實而是,簡簡單單的幾劃,則體現著人類日常生活的一切--國政、家事、謀望、處世,士農工商,無所不適;更妙者,在不同的環境、地位,而有不同的玄機隱喻。
這是古人觀天象、察地理的經驗積累,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;在沒有科學儀器的數千年前,單憑目力的觀察及推理,而能探測出日月運行的軌道及規律,從而推算出自然環境的變化,以及其變化過程對人類生活的影響;眾所周知而熟悉的廿四節氣,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。
觀天象而畫圖,察地理以作辭;例如,太極圖左邊白色,而於白色的最大處加一黑點,這代表白天,也就是「日」字;右邊黑色,而於黑色的最大處加一白點,這代表夜晚,也就是「月」字;因為白天「日」光普照,黑夜唯「月」獨明;如果把兩個字合起來,則是日月為「易」,月日為「明」符合自然現象及人類處世的哲理;蓋月依日光而發亮,人類的思維,則須反復思考(易),始能明理而論事立說。
太極圖的白色,下小而向上漸大,至正中高處居圖的一半為最大,這表示太陽由下而慢慢上昇,至頭頂為止,然後往下慢慢滑落,直至下山,以至午夜,一點月獨明;而午夜過後,東方又漸漸發白,為另一天的開始,如此循環不息;從最簡單的太極圖,就可以看出,卦圖涵義的深遂廣博,以及古人的智慧。
「增訂大易圖象譜」,主要就是解說古人的一些卦圖涵義,前篇取材於清朝乾隆年代,鄭時達的「大易圖象譜」後篇則取自於欽定四庫全書的「易象圖說」,為元朝張理所著;將此兩部合訂者,因其對易象的解說都有獨到之處,文說圖示,令人容易明悉,有興趣於易理者,明理施用,當可更進一步;對初學者而言,看圖索理,當更容易進階,斯為學易理者所不可缺耳。
東海 徐宇辳 識於辛巳仲秋月初旬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