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序
自序
前兩本書的提要
前言
第一章 思想體系的建立
第二章 下盤及基本功法的訓練(初級訓練階段)
第三章 各種理念的認識與建立
第四章 中盤及上盤的訓練(初級訓練階段)
第五章 身體運作之奇妙空間
第六章 綜合性訓練、拳架的運行(中級訓練階段)
第七章 接發勁的練習(中級訓練階段)
第八章 拳經拳論的研修
第九章 境界的昇華(高級訓練階段)
跋
自序
太極拳是結合了哲理(道)與武藝(藝)的一種拳術。太極拳的學習,由哲理的理解開始是必經的途徑,經「心知」的建立,漸進於身體「身知」的訓練,最後達到「心知」等於「身知」的實現。
雖然各門派在陳述各該門派太極拳的思想(心知)時,都會提到「太極」或「陰陽相濟」等名詞,但藉由思想轉化為身體的運作及表現方式(身知)時,各門派 所呈現出來的,卻有不少的差異,有的是「先陰後陽」,有的是「陰的終點是陽的起點,陽的終點是陰的起點,循環無間」,有的是「先由剛練柔,然後由柔練剛, 最後為陰陽相濟」,有的是「太極即開合,開合即太極」,有的是「五陰五陽、陰陽同在、陰陽同出」等各種見解。
基於「五陰五陽」、「陰陽同在」、「陰陽同出」之理,開發出來之陰陽相濟的太極拳及太極勁法,在「太極」及「陰陽相濟」的內涵上及身體的運作展現上,和其他門派太極拳則有諸多的差異。
以「陰陽相濟」為核心的思想,除有開創性的見解之外,更將此一思想貫串於功法訓練、盤架練習、接發勁的運作中,以及「純加法」的移位法、「體用合一」 的教學特色,「足弓、垂直軸、雙環轉、立體三環轉、膝窩、S 形拳架、虛擬空間」的開發,「反射勁路圖」的創見,「以快打慢、以強打弱、以大打小、以多欺少」逆向思考的太極拳特色,「用意不用力、用意也用力、意力不 分」三部曲的主張等等思想,建構出別具特色之陰陽相濟的「太極拳」及「太極勁法」。
至今28年的太極拳及太極勁法的學習(1980年8月開始),以及歷經約18年(約為1987年 ~ 2005年)的困頓、質疑與研發,由破論到立論,由領悟到實證,再由實證、精煉、到功法的不斷推陳出新、由單篇文章到《陰陽相濟的太極拳》及《細說 陰陽相濟的太極拳》兩本著作,出書之後不斷增添的新教學內容、以及幾乎不同於一般太極拳界的教學流程與方法,自成一個獨特風格。擁有「思想體系」、「理論 架構」、「操作內涵」、「接戰思維」、「訓練系統」等五大項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一套體系。
同時在自我練習及研發的歲月中,深深以為一個太極拳或太極勁法的傳授者,應期許的,不僅是理論的研修者、實務的實踐者,更應是開發新理論、發掘種種有 助於太極拳運作的人體結構、採行快速獲得成效的「多元合一訓練方法」之開創者。於是各種新功法的開發,新思維的提出,進階的訓練內容,拳經拳論的論辨,以 及「境界的昇華」修練途徑的心得介紹等,幾乎已將歷年來思想體系的建立,對太極拳、太極勁法的研發,及運作的內涵有了相當完整的陳述。
此外太極「勁法」是太極「拳」的昇華,是許多太極拳愛好者,除了健身養生之外的追求目標,夢寐以求的願景。在前兩本書上市後,很多讀者與筆者聯繫中多表達了這方面的看法,因此,願藉此書向各位同好詳解此領域的認知與操作內容。
本書書名《詳解 陰陽相濟的太極勁法》,係指透過「陰陽比值相等同時反向運作的結構」之「太極結構」、功法訓練的「生理結構」及S形運作的「S形結構」所進行的內家拳之內 在功法的鍛鍊,構成接發勁所需求能量(勁力)的呈現,與以氣運「丹田」而產生內勁的運作,是截然不同的運作方式。
再者由於書名是《詳解 陰陽相濟的太極勁法》,不同於前兩本書的書名《…的太極拳》,為方便未曾閱讀過前兩本書的讀者,在這本書上就可看到有關於陰陽相濟的太極拳之中心思想及運 作內涵的全貌,特別將前兩本書中較為重要的思想及運作的部份抽出,併在本書中再度呈現,敬請舊雨新知諒察。
陰陽相濟的太極勁法目前尚未普及,但在普及的路途上,認識者、來學者已漸漸增加,為便於今後教、學的方便及達成階段性教、學的效果,由起步的練習到高 級境界之內容,依訓練的階段區分為初級訓練階段、中級訓練階段及高級訓練階段的層次結構,讓傳授者知道那個階段教那些內容,讓習練者對於本身學習的全部內 容有所認識,在書中都有按部就班的安排及說明。
本書內容相當豐富(站樁及推手除外),範圍超過前兩本書的內容,在教學的過程中,傳授者祇要能依循上列階段內容施教,受教者也能依循施教內容用心學習,一定可以達到相當高的層次,因為我就是依循這樣的思維、這樣的練習方式,成長、茁壯的!
林冠澄 戊子年春於台北市北投區